文章目录
她叫玛蒂尔德,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《项链》中的主人公。
玛蒂尔德年轻漂亮,却因一条项链,使她倾家荡产,也毁了她十年的青春。她的悲剧,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。经典,耐读,时读时新,于今也有警示作用、富有教育意义。
01虚荣,让她沉迷幻想
玛蒂尔德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,不幸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。又嫁了一个机关里做抄写工作的小职员。
天生的丽质,更助长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,她一心想向往着过上流社会的生活。她觉得生来就是为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,她梦想拥有幽静的厅堂,她梦想拥有宽大的椅子,她梦想拥有精巧的木器,她梦想拥有珍奇的古玩,她梦想拥有奇异的禽鸟,她梦想拥有美味的佳肴,她梦想拥有名贵的珠宝……她渴望被人喜欢,她渴望被人追求,她渴望被人羡慕。
她的娘家,她的丈夫都不能满足她的梦想。她自己又不工作,家务由小仆人劳作。她没有自己的事业,内心空虚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她的梦想无法达成目标,她不断地感到伤心、痛苦、失望。
她有个女朋友,很有钱。她不敢去看那位朋友,她脆弱的神经再也经不起刺激。她怕看望回来后更伤心、痛苦、失望。
机会来了。
一天丈夫弄来一张请柬,让玛蒂尔德去参加舞会。终于可以进入上流社会交际场了。出乎丈夫的意料。玛蒂尔德还是不高兴,而且更加懊恼。
她自卑。参加舞会,没有象样的衣服,没有一粒珍珠,没有一块宝石。一副穷酸样。
丈夫把自己买猎枪的400法郎给她,让她做条好看的裙子。玛蒂尔德向朋友借了一条项链,钻石的,看上去很精美。
玛蒂尔德成了舞会的焦点,她沉迷、陶醉、幸福。
幸福刚刚开始,灾难接踵而至。
舞会结束,玛蒂尔德回家后,发现钻石项链丢了。
02善良,让她背负巨债
玛蒂尔德爱虚荣、自卑,也天真、善良。
钻石项链丢失了,面对灾祸,惊恐万分。自卑的心理,使她不敢向朋友说明。善良的本性,使她选择承担责任,决定买一条一样的项链归还。
她和丈夫没有积蓄,只有丈夫的父亲留下的遗产,一万八千法郎。那条新的钻石项链要三万六千法郎。他们四处借钱,签订了破产的契约,也不顾今后的日子了。新的钻石项链买了,送还了朋友。
玛蒂尔德守护了自己的信用、尊严。
灾祸之后,玛蒂尔德不再天真,不再做虚幻的梦,她决心偿还巨债。她辞退女仆、租间小屋,粗活、脏活、重活样样干,贫苦妇人的装扮,还在店铺讨价还价。她丈夫为还债,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,经常熬到深夜。
那些债务,加上高额的利息,利上加利,滚成了一个大雪球。
她和丈夫,艰苦奋斗、朴素生活,用了整整十年,终于还清了债务。
苦难催人老。经过十年的磨难,玛蒂尔德成熟了,显老了。朋友已认不出她了。
她为自己的虚荣,付出了十年的青春。
03天真,让她看不清真相
玛蒂尔德经过十年的苦难生活。通过自己的努力,偿还了欠款。
她变得自信了。她要骄傲地告诉朋友,她把债都还了。
依然年轻的朋友却告诉她:那钻石项链是假的,至多值五百法郎。
小说到此结束了。
玛蒂尔德知道真相后,她会怎样想?
她的虚荣、自卑、天真,导致她没有对这项链的真假产生过怀疑。
她去向朋友借钻石项链时,朋友爽快回答:“当然可以。”她没怀疑。
想买一条一样的项链时,老板说:“太太,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,我只卖出这个盒子。”她没怀疑。
还项链的时候,朋友没有打开盒子,只是说了一句:“你应当早一点还我,也许我早就要用它了。”她没怀疑。
04梦与现实,苦与甜
人都可以有梦想,梦想只有付诸行动,才有可能成为现实。
玛蒂尔德只有梦想,没有为梦想努力。梦想只能是空想。
人都可以追求物质的富有,物质只是外在的,当你得不到时,就会变得自卑。只有精神的丰富,才可以使人自信。
只有通过努力拼搏得来的富有,才可安心地享用。不是你的东西,不要去惦记。
玛蒂尔德式的人物,出现在十九世纪的法国,也出现在我们的周围,因虚荣导致倾家荡产的故事常有发生。不仅害已,还拖累家人。如: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,因儿子的高额债务,双双殒命。
天上不会掉馅饼。与其做梦,不如做事。
先甜和后苦,先苦和后甜。你要选哪个?不同的选择,人生的境遇就截然不同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草莓视频下载地址ios,本文标题:《黄瓜视频的推广二维码图片,莫泊桑《项链》:一条项链,毁了她十年的青春》